物聯方案
2020年03月26日
PPK(post processed kinematic)技術,即動態后處理技術。其系統也和RTK一樣,是由基準站和流動站組成。
PPK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進行同步觀測的一臺基準站接收機和至少一臺流動接收機對衛星的載波相位觀測量,并進行實時記錄,省掉中間無線電傳輸的環節。在測量完成之后,使用GPS處理軟件進行線性組合(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后處理過程)。形成虛擬的載波相位觀測量值,確定接收機之間厘米級的相對位置;然后進行坐標轉換得到流動站在地方坐標系中的坐標。
PPK相較于RTK的優勢,在于由于是事后處理,所以在測量過程中不受通訊距離的影響。并且由于省去了中間無線電傳輸的環節,其成本相較于RTK技術還有一定優勢。
特別是無人機飛行距離比傳統人工測量距離更遠,容易受到山脈、建筑的影響,所以PPK的運用已經是相當成熟。
PPK與RTK的技術比較
目前高質量的RTK在小范圍或者開闊的區域,理想作業半徑可以達到10km,但在實際作業中,由于受到電臺功率及數據鏈傳輸質量的影響,有效距離比標稱的要小很多。
根據實際作業經驗,基準站和流動站之間的距離最好限制在5 km以內,所以在大范圍無人機航測工作中,RTK的優勢就不太明顯,動態測量數據后處理PPK技術(Post Processing Kinematic)因此應運而生。
作為RTK技術的重要發展,PPK采用快速求整周模糊度的技術,利用2-5個歷元觀測值就可以得到厘米級的三維坐標,不受通訊及地形的限制,且作業半徑可以達到30km以上。